按照公安部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的有关要求,按照科信主建、警种主用原则,地市一级处于节点位置的作用,结合这样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与新警务模式相适应的公安大数据中心,形成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天网、天算、天智” 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加快组建大数据时代技术人才队伍和创新警务机制,发挥公安内外的智慧力量为智慧警务提供智力支持。以公安民警为核心,构建我们“以人为本”的智慧应用,使公安民警有幸福感。
四大赋能工程
(一)感知工程 本着“万物互联、全息感知”的理念,以“关好门、守好点、控好面、架好网”的设计思路,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建设目标,把所有警务前端感知元连接组成一个超大的全息感知网,并接入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社会行业、互联网企业数据,丰富和完善公安内部和社会信息的采集机制、更新机制和监管机制,明确各类信息系统采集分工,构建“一次采集、全网共享、全面感知、多维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前端感知设备层建设,采用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边缘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针对人、事、地、物、组织数据分类感知,丰富感知层数据来源,通过统一接入规范,统一管理感知层设备,提供感知层的数据采集服务。 项目建设丰富前端感知的种类,从单一的视频监控,增加高清治安枪机、高清治安监控球机、高清人脸抓拍像机、高清点面联动、高清制高点监控、道路微卡口、电子围栏、wifi 采集、治安卡口等感知设备类型。加强前端设备准入控制,提高前端感知信息的安全。建设视频信息综合应用云平台,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实现公安内外感知信息资源的联网归集,引入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先进技术,构建统一的视频图像信息库,为大规模视频检索、人车物布控等治安防控、刑事侦查应用提供应用支撑能力。
(二) 云数工程 云计算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大数据就是生产线,没有电就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一样,没有云计算,也就不会有大数据。因此,智慧警务要想落实“大数据”战略,就必须要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本次云计算平台建设,以《公安云计算平台框架指南》为指导,以分布式技术为基础,结合湘潭实际情况来建设的。其最终提供的就是种类丰富的服务,各种应用按需索取。这些服务包含弹性主机服务、云存储服务、容器服务、离线计算服务、实时计算服务、流计算服务等 12 类服务。 云数工程,是智慧警务的基础工程,也是智慧警务的“大脑”工程,通过这个工程来实现“天算、天智”。云数工程将达到“数据融合更透彻,经验复用更广泛,警情预判更智能,关系发现更深入,机器学习更先进,数据展示更直观” 等六个方面的目标。湘潭智慧警务的“大脑”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汇聚融合、提炼+抽象、服务业务。汇聚融合实现的是数据沉淀、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资产化。提炼+抽象是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实现通用数据能力的沉淀,包括搜索能力、比对能力、布控能力、标签能力等。服务业务是以数据能力为基础,对超级轨迹、超级关联、人号互查、群体画像等研判分析和预警管控的业务进行支撑,实现数据业务化和数据服务化,而业务系统又会产生新的数据,最终实现数据环流。
(三) 众创工程 通过一个一个应用,在电脑前、在手机终端中的公安民警用户,每次“点击”都是数据、信息、知识的提供者和创造者。系统提供“众智应用”,采集“众智数据”,为信息流通、智力叠加提供一个无感的交融环境。智慧警务将为“众智”提供土壤,“天网”提供数据基础,“天算、天智”的提供超级能力,各警种应用通过网络将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操作实现完美的融合和互动。
(四)惠警工程 落实推行“全数据、大整合、高共享、广应用”,推动“一家采集,全警受益”、“一点搜索,全网响应”,减少重复录入,减轻民警负担,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警务交流。加快建设移动指挥、移动管理、移动执法、移动服务,做强 “云武器”、建好“警帮办”,让前线便捷呼叫“炮火”、民警畅享警务支援。研发警务通升级版,实现移动式一站式办公,全面减负;科学评价民警绩效,提升警务效能。 打通内外部警务系统,指挥指令直达一线作战单元,一线信息实时返回指挥中心,方便各警种统一调配,协同联动。随时随地信息查询、比对和反馈,极大提升效率。发挥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优势,采集工作更轻松。构建警用 APP 生态圈,全面解决移动警务在终端、网络、通道、应用、管理、标准等方面问题,达到移动警务终端标准化、接入通道规范化,管理统一化,应用丰富化,使用便利化的目标。实现高效友好的智慧应用,大部分警务人员、最终用户才有真实的获得感,继而点燃智慧警务的建用热情与动能,反哺智慧警务不断升级。
九大创新应用
以四大赋能工程为基础支撑,从业务入手,从警务机制革创新出发,以新一代警务信息技术为抓手,以推动一批创新警务应用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建设以下九大创新应用。
(一)安全管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赵克志部长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充分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坚持综合研判与专业研判相结合、机关研判与基层研判相衔接,强化重点人员实时监测、重点群体跟踪关注、重大风险预测预警,精准推送滴灌式、预见性、指导性情报信息,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敏锐感知、精确预警”。然而,实战应用中管控手段较为单一、感知触角不够灵敏、管控成效未达预期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 依托全覆盖的感知网络,以具有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特点的大数据平台人员管控分析为依托,对涉恐、涉稳、政治重点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犯罪前科人员等,从电子轨迹、网络轨迹、车牌轨迹、人像轨迹、实名轨迹、关系网络等6 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监测。应用视频、人像、电围、WiFi、交通、住宿、医疗等数据综合建模,人机结合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突发的事件进行提前预警。根据各类重点人员的特点,从基础信息、行为轨迹、网络言论、通联情况、跨地流动规律等方面着手,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对个人和群体刻画多维数据画像,挖掘潜在行为习惯、预测危害程度,运用全息布控系统展现其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活动轨迹、预警危害行为。
(二)指挥情报 指挥情报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完善现代化的公安指挥中心体系,实现智能支撑、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应急处突指挥机制。指挥中心作为公安机关的110接处警中心、社会治安和应急处突的龙头和中枢,需要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体联动的指挥调度平台,不断提升实战指挥能力水平,同时需要不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报警求助水平。不同的业务系统、数据在服务实战时,出现多次登录多个系统、多部门审批协作、数据更新迟滞、业务衔接割裂等问题。 实现时空资源大汇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协同效应,发挥警务云平台的资源优势,汇聚更多对指挥业务有参考价值的资源如车流、人流等数据资源,并实现时空展示,为指挥云业务的各项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实现情报智能导防。应用机器学习、时空建模与分析挖掘等新技术,引入犯罪时空规律分析等方法,深入开展“人员、事件、地点、物品、组织”关联分析,实现情报深度挖掘;以情报主导警务,在有限警力的情况下提升防控效能,从而震慑犯罪分子,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维护社会稳定。利用大数据技术和GIS时空分析,对与警情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时间、空间多维度的交叉关联,剖析关注人员、关注警情时空关联关系;依托地图提供的直观可视化展示与交互能力,辅助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判,最终确定嫌疑人,并对嫌疑人进行管控经营或抓捕布控,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移动警务创新应用。以指挥中心业务为主线,基于指挥云平台服务架构,大力发展移动警务在指挥业务中的应用,指挥部门通过移动警务定位信息地图展示实现警力资源可视化调度及立体化指挥;一线民警利用移动警务,完成警情的处置反馈,实现处警过程中的业务联通,实现指令精确下达、情报精准推送、处置及时反馈。
(三) 治安防控 为实现治安业务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公安各级机关治安部门相继建设和使用了包括实有人口管理、旅业、从业人员、民爆、枪支、剧毒化学品、保安管理、社区警务平台等20多个基本覆盖治安各类业务的条形业务系统;为减轻基层民警工作负担,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建设了警务信息综合平台,整合关联了覆盖社区主要业务的系统。治安民警对治安管辖的实有人口、行业场所、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管理对象仍是以传统地毯式、扫楼式、定期上门走访检查等方式开展管理,凭借更多的是民警自身的工作经验,以数据驱动警务模式已逐步形成,但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但是,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没有建立,各领域对WIFI嗅探、门禁+视频、视频探头、电子围栏、RFID射频等新技术设备应用场景有待加强。 通过智慧警务建设,在治安防控管理方面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人海战术向移动化、智能化警务模式转变;由定时定点巡防向科学布警巡防的转变;实现公安主导管理向警企联动共治警务组织形态的转变;实现被动应付向提前预警、主动预防警务模式的转变。
(四) 侦查实战 新形势下,隐蔽性越来越强,虚拟空间的非接触式式犯罪快速增长,现有的侦查打击模式无法应对新的犯罪形势,基层侦查部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机制的水平不高,案发后被动开展侦查,无法形成有效的一体化侦查研判打击体系,严重制约了打击效能,主要问题:一是侦查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打击网络犯罪、智能犯罪能力不足;二是情报研判智能化程度不高,侦查效能低,警力消耗大;三是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不高,犯罪预测预防能力不足。 以各侦查警种侦查实战应用需求出发,整合各警种优势资源,发挥多资源融合关联分析情报,通过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刑侦情报信息规模应用、深度应用和智能应用,将大数据思维、科技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融入到侦查打击全流程,构建具有湘潭特色的信息化、智能化侦查打击应用体系,打造智慧警务“侦查大脑”的支撑侦查研判能力,不断提高侦查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体作战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情报主导下的大数据预警机制。融合应用情报平台、视频结构化、感知网数据,对人员、案件、车辆、高危、团伙等实时预警,强化对行为异常高危人群等监测,建立案件预警模型,实现对高发类案的动态掌控、新型犯罪模式的预警,为警务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潜在犯罪团伙和异常活动预警模型,及时发现犯罪团伙成员和潜在犯罪嫌疑人,丰富侦查手段。
(五) 智慧交管 近年来,交警部门取得了以应用交通集成管控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格局,加强道路交通监控、电子警察、道路交通卡口等智能设备建设应用,准化、智能化改造;一线执法装备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通讯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等基本覆盖一线执法人员。但是,存在路面交通信息感知能力薄弱,交通指挥协调不畅,预测预警能力与警务效能不高。 在公路防控、城市交通全面推行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指挥,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互联网+思维,倡议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加强部门合作、警企合作,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现代化;强化执法执勤监督,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改造或新建257个路口信号灯,新建132个闯红灯路口,新建44个交通诱导,逐步实现路网全覆盖,全面采集过车、断面流量、交通事件、气象等交通信息。以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为核心,整合基础支撑应用、交通管控应用、态势监测应用、信息服务应用、警务管理应用、实战指挥应用等六大应用,初步实现“一平台六大应用体系”的智慧交通格局。构建城市交通智慧大脑,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状况自动感知、交通态势自动研判、信号控制自动调整、交通信息自动发布。
(六) 智慧监所 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没有完全与警综系统对接整合,目前仅是监所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在入所环节复用了警综系统数据,其他业务如变更羁押期限、逮捕、精神病鉴定、获取律师会见信息等环节没有形成数据交互,造成业务链断裂。监所民警管理被监管人员、巡控处置、提讯提解、医疗巡诊等均需要及时查询、接受、录入相关数据。由于缺乏移动终端的支撑,只能采取对讲机沟通、事后回办公室补录入系统等方式解决,造成处理业务不及时和信息录入不准确等问题。 开展移动应用建设,强化系统自动流转,实现精准推送;引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管教谈话快速识别采集;通过人脸识别、物联感应等手段,实现各类业务事件自动生成,无感采集;引入机器人应用,实现智能巡仓、智能送物,减轻民警工作压力;强化岗位联动,实现岗位特定工作提醒推送,及时提醒民警开展未完成的工作,提高监所民警工作效率。强化与警综系统、禁毒管控系统、警员人事系统、律师库等外部系统的全面对接,自动获取、推送入所、出所、提审、投劳、投戒等业务数据,实现业务网上办理。
(七) 执法监督 执法办案作为公安最为核心的业务,将执法办案系统的快捷执法处罚、证据上传、跨省办案等功能在警务通实现,建设司法协同平台,增加智能电子笔录系统,服务基层民警,提高办案效率。
(八) 便民服务 近年来,各警种在探索网上便民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开设了类微信公众号、微博、城市服务、APP等便民服务渠道,其中类微信公众号渠道占据了主要的业务服务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群众对公安机关社会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仍存在统一规划不足、关键技术支撑不够、数据共享不深、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整体推进步调不一致,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在省厅统一规划的便民服务平台的框架下,有选择、有作为的实现满足湘潭市人民群众满意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应用,做好便民服务的数据更新、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等具体的工作。
(九) 智慧警队 按照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队伍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是公安政工部门亟需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公安队伍管理存在着管理模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信息封闭等问题,政工人事部门缺乏有效手段及时掌控民警思想动态,评估警队状态,科学提出队伍管理意见和建议,成为影响民警工作效率和制约公安队伍科学管理水平的瓶颈问题。部、省、市政工人事系统尚未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对接,造成干部监督、职务任免、表彰奖励等方面统筹指导、规范管理能力不足。民警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智能化程度不高,存在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民警心理档案建设尚未开展,民警心理健康服务针对性不强,及时性不够,难以适应高强度、超压力背景下民警心理服务需求。 升级改造现有政工系统。建设覆盖全部政治工作大数据资源,其中包括:以 “人”为核心的警力资源、组织机构编制和岗位相关的组织资源、干部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资源、干部履职情况和平时考勤、考绩的考核数据资源、纪检监察和个人事项报告相关纪检监察数据资源、党内民主生活相关的党性分析数据资源等。 同时以政治工作大数据资源为基础,构建丰富的智能应用支撑全局的队伍管理工作,实现大数据应用服务队伍建设决策,推动全警队伍的职业化、正规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公安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促进“智慧警队”全方位创新发展。
基础设施层(IaaS):包括前端感知、基础资源、资源池、云计算能力服务,为上层服务提供云计算基础支撑服务,整体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将云化业务部署在上面。前端感知包括治安监控、人脸相机、电子卡口、点面联动、高空瞭望、WIFI 热点、电子围栏、电子警察、交通流量采集等。基础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池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云计算能力服务包括弹性主机、弹性伸缩、VPC 服务、负载均衡服务、云存储服务、离 线计算、实时计算、流计算、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分布式数据库、容器服务、云应用中间件服务等。
数据层(DaaS):包含数据源、数据接入、数据治理、数据湖、模型平台。数据源是指汇入的数据源,包含公安内部数据、公安外部数据、互联网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等。数据接入是指将不同的数据源通过多种手段,接入到数据平台中,为后续数据处理做准备。数据治理是指对汇入的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处理、质量稽查、数据加工、元数据管理等工作。数据湖是指对对治理之后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搭建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数据仓库,为数据服务提供数据标准数据支持。数据平台是指对数据湖中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平台、模型管理、数据模型等平台对数据进行深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的算法和模型,方便业务使用。
服务层(PaaS):通过分析各公安业务,把业务中共性应用需求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公共的服务组件。服务包括应用服务、数据服务和应用开发服务,应用服务包括地图服务、人脸识别、语音分析、图像识别、标签服务等;数据服务包括数据下载服务、数据比对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布控服务等;应用开发服务包括可视化服务、微服务框架、流程引擎、开发规范等。应用通过服务总线调用服务层API接口的方式来得到这些共性能力,提高开发上线速度,降低开发成本,促进数据共享,增加应用安全目的等。
应用层(SaaS):将所有在云计算中心新建或迁移到云计算中心的各警种业务应用进行发布,并根据新的业务需求,基于平台服务和数据服务开发新的应用,供全警使用。软件服务层具有友好、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方便的被门户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支撑业务需求。
标准规范体系:在参考、贯彻国内、外现行标准的同时,结合湘潭公安自身特点,从总体标准、安全标准、管理运维标准、基础设施服务标准、平台服务标准、数据服务标准、应用服务标准七个方面制定标准体系,分别覆盖并规范湘潭公安智慧警务总体建设、安全、管理运维、IaaS、PaaS、SaaS的建设实施。将各业务环节有机结合,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安全保障体系:依据国家、公安部信息安全的标准要求,对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互联网等进行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策略和管理、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六大部分的体系建设。
运维管理体系:以流程贯穿整个运维管理过程,完成对智慧警务全部资源的有效管理,切实保障各业务支撑系统可靠、稳定、高效地运行。设计包括视频设备检测模块、IT设备检测模块、一机一档系统、绩效考核模块、运维管理模块等功能,运维数据进入大数据平台相应的专题库,实现运维可视化。
相关资讯: